当前位置:首页 > 走进运城>风情运城>工艺美术>企业风采
致非遗 敬匠心 颂传承
——记新绛县積文斋笔墨庄
来源:市城联社 发表时间:2022-03-28 16:14

 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,从甲骨文、金文、大篆、小篆、隶书,至定型于东汉、魏、晋的草书、楷书、行书等,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。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,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,其涵盖展示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学观念与哲学心态。

  支撑这汉字文化瑰宝的,一直是传承几千年的文房四宝——笔墨纸砚。

 

(享年98岁的積文斋创始人张永福,从没有离开过心爱的制笔工台。)

  山西运城新绛县,古称绛州,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,有着1400余年的历史。新绛县以手工业发达著称于世,特别是文房四宝笔、墨、纸、砚的制作,更是闻名遐迩。沿着新绛县城老街中巷的石板路上行走,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期,这里曾经是当年盛极一时的“古绛笔墨一条街”,在这条街的中端,挂着“ 積 文斋笔墨庄”的招牌,这里有两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绛笔、绛墨以及代表性传承人张喜婷、王壮升夫妇。

  新绛县历史悠久、文物古迹很多。除了绛州大堂、唐代碧落碑之外,《绛帖》更是古代四大名帖之一,文化底蕴十分深厚。新绛县的传统技艺多年来居全国之首, 積文斋笔墨庄更是驰名中外。

  相传周王朝的邢夷发明了墨,秦国大将蒙恬发明了毛笔。绛州制笔历史悠久,元代末期,新绛秀元堂、一品斋已经远近闻名。至清代时,新绛制笔业已经非常发达,笔的种类多达20多个品种。1934年, 新绛县的笔墨作坊有100多家,有秀元堂、一品斋、文成堂、俊德堂、积金斋、同益书局、晋祥斋、翰兴斋等9家知名老店,毛笔远销日本、朝鲜等国家。日军侵华时期,这些作坊多数关闭。1936年, 積文斋的创始人张永福,与邓开千合伙开了家毛笔店,1949年在天津注册。张永福经过多年的探讨研制,在前人制笔技艺的基础上,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制笔、制墨生产技术。2009年, 積文斋的笔和墨,也因为制作技术精湛、产品质量上乘,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。

 

 

  出生于1918年的张永福,于 2016年去世,享年98岁高龄。在制笔制墨的70多年中,老人家是靠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匠心精神,将绛州的笔墨制作技艺发扬光大、并传承了下去。

  積文斋的毛笔采用纯手工制作,工艺精湛、用料考究、品质优良,辉煌一时。有着70多年制笔经验的张永福,改进琢磨出一整套独特的制笔经验,一批毛笔从选料开始到制笔成活,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,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制笔人用心去制作,有些工序甚至需要手艺人凝神屏息连贯完成。否则一不小心,整理好的笔毛就会被衣襟或身体移动的微风带动散开,前期的工序只能从头再来。“制作毛笔,需要十足的耐心,羊毫毛笔制作有道工序、兼毫毛笔制作有96道工序,每一82道工序都需要安安静静地操作,一点都不能心急。这也是年轻人不愿意学的主要原因:坐不住啊!”张永福的传承人张喜婷介绍说。

 

 

  制笔除了工艺以外,选料也很关键。積文斋笔墨庄的羊毫笔使用的羊毛来自无锡,无锡的羊毛是我国目前制作毛笔最好的羊毛。 積 文斋笔墨庄的毛笔还有其独特之处是添加了秋麻,秋麻添加起来虽然比较麻烦,但是吸水性特别好、吸墨也特别强,这也是積文斋笔墨庄的毛笔广受书法爱好者喜爱的原因之一。

  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,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继承,更要在传承中发展与升华,从而展现它千年沉淀的魅力。只有赋予它新生的生命力,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。

  積文斋笔墨庄的传承,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,见证了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。目前,積文斋笔墨庄的制笔、制墨技艺已经传承到了第三代。创始人张永福于1989年将制笔技艺传承给女儿张喜婷,张喜婷于2003年又将制笔技艺传承给儿媳赵苏梅。 積文斋笔墨庄的制墨技艺的传承,也是由张永福传给女婿王壮生,王壮生又传给了儿子王刚。

 

(積文斋传承人赵苏梅)

  如今的積文斋笔墨庄,取得了多项成绩。2015年“積文斋毛笔系列”被运城市文化局非遗展馆收藏;2016年在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示中荣获优秀技艺奖;2017年特制七紫三羊荣获运城市第二届河东杯传统工艺精品银奖;2018年積文斋毛笔参加洛阳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荣获金奖。積文斋笔墨庄的制墨技艺也是有所创新。王刚自从被父亲劝说学习制作墨锭制作技艺之后,多年来潜心钻研,不仅认真学习家传的技艺,还经常外出学习相关技术以及外出展演,逐步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制墨技艺,他制作的作品《龍门》《朱子家训》已成为工艺美术知名品牌,受到书法家与社会人士的一致好评。

  工匠精神需要推崇更需要传承。積文斋笔墨庄的传承,不仅仅是 積文斋的传承,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制笔、制墨技艺的传承,是中华文明技艺代代相传的传承。

相关解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