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专题专栏>生态环境保护
两代接力“青山梦”
来源:运城日报 编辑:吴琪萌 发表时间:2023-07-14 08:35

父子24年绿化荒山,8300亩林海造福乡邻变“金山”——

两代接力“青山梦”

  6月25日上午,吃过早饭,高普星像往常一样开着他的皮卡驶向虎庙山。

  虎庙山位于黄河岸畔中条山南麓芮城县南磑镇山底村。15公里的进山路布满了石子,汽车一路颠簸前行。不到两米宽的山路两旁长满了茂密的侧柏,伸出来的柏树枝不时拍打在车玻璃上,侧柏后面便是陡峭的山崖,不远处的山坡植被葱郁、生机盎然。

  这条崎岖的山路,高普星跟着父亲走了近20年,早已轻车熟路,这里的一草一木、沟沟壑壑他都了如指掌。2005年开始,他和父亲排除万难,断断续续用两年时间,硬是从一片荒草乱石中开辟出了这条盘山路。此后,这条路成了高普星给山上送苗木、送水的唯一通道。也是在这条陡峭的路上,为了避免拉重物时车头上扬翻车,他练就了倒着开三轮车上山的绝技。

  “这里是2013年我和父亲打的7眼水窖里最大的一个,在这个水窖附近,我们当时种了130株侧柏。”汽车开到半山腰,高普星停下车打开手机相册,让记者看当年这里的照片。“当时就是荒山秃岭,现在完全变样了,10年了,这些树从当年十几公分的小苗苗长到现在的4米多高,带来了明显的生态效益,父亲的心血没有白费。”

  提起父亲,高普星打开了话匣子:“父亲退休后几十年的心血都花在了虎庙山治山绿化上,忙的时候就在山上的护林房吃饭睡觉,有一年我们辛辛苦苦种的600亩侧柏苗,却被山鸟野兔吃个精光,父亲心疼得几天吃不下饭。”

  高普星的父亲高文毓,曾是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。1999年退休后,想到家乡虎庙山每到雨季仍会发山洪,危及乡邻,他便带着家人承包了虎庙山的万亩荒坡,发誓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让这座荒山披上绿装,治住恶水,造福一方百姓。

  曾经,虎庙山乱石堆积、石厚土薄、常年干旱,一刮风就漫天黄沙,在这里“种棵树不比养个孩子容易”。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,高文毓初心不改,扎根深山、开荒造林,搭上自己所有的积蓄,先后绿化荒山8300余亩,栽植各类苗木160万余株,修建旱地水窖30余眼,实现了“青山梦”。高文毓也因此被誉为当代“新愚公”,曾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。

  2021年3月,高文毓因病去世。“照顾好你娘和这片林”是高文毓留给高普星最后的嘱托。“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挂念这片山林,他要求我们把他葬得离山远一些,避免后人祭祀带来火灾隐患。”高普星一边熟练地开着车一边说,每次到山上看到这些树,他就会觉得父亲从未离开。

  大约20分钟后,汽车开到山顶海拔1270米处的护林房。在一处水窖旁,高普星用手清理了进水口的石子和塑料袋,确保雨水能正常流进去,山上的苗木浇水全靠这些水窖收集的雨水。看到有人扔下的塑料矿泉水瓶,他也随手捡起来。“装有水的塑料瓶在夏天会有火灾隐患,夏天虽然过了防火关键期,但一旦着火,在绿植掩盖下,火势会顺着地上的干草迅速蔓延,等发现的时候就来不及了。”高普星说。

  父亲去世后,高普星放弃了经营大车的生意,一心一意管护这片山林,先后补种补栽苗木10万余株。他每周至少上山两次,除了做一些日常的苗木修剪、道路填土等,更重要的是查看是否有火灾隐患。“山上的每棵树我都熟悉,哪棵树被人折了一枝我都能看出来。”高普星说,时间长了,他甚至可以通过车辙判断进山游客的去向、有没有离开。村里人都说,高普星和他父亲一样,把大山装进了心里。

  除了侧柏,高文毓当年还在山上种了杏树、核桃树、连翘、黄芩等经济树种或药材,并大开“山门”,只要不破坏树木,山上的果子大家可以随便采。如今,这片“绿海”每年为周边的老百姓带来100万余元收入,真正变成了造福一方百姓的“金山银山”。

  尽管开放“山门”会增加火灾隐患,使守山难度加大,而且难免对树木造成损坏,但高普星从未有过怨言。在日复一日的守山过程中,他也更加深刻理解了父亲当年说过的话:“虎庙山是大家的,是国家的。”

  晚上11点多,山底村淹没在夜色中,四下寂静,村民们也早已进入梦乡。61岁的高普星轻车熟路地爬上自家平房顶,朝虎庙山的方向望去,看到远处瞭望房内的灯光清晰可见,确认山上没有火情,这才放心地返回房间,和衣睡去。多年来,他几乎没有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,只有遇到雨雪天气,才敢踏踏实实地睡上一觉。

  山青了,风小了,沙少了。如今的虎庙山,8000多亩林海涛声阵阵、绿意盈盈,不远处黄河如带、蜿蜒流向远方,诉说着两代人的奉献和担当。在高普星看来,这片青山是父亲留给子孙后代最大的财富,不管有多艰难,这条守山路他都要坚持走下去。 (记者 张 越 裴旭薇)